心目中的大秦二世

秦朝(公元前 221 年 - 公元前 207 年)
公元前 221 年嬴政灭掉六国,完成统一大业,建立秦朝,定都咸阳。秦朝建立后,秦始皇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,如统一文字、货币、度量衡等。但由于秦朝实行严刑峻法,加上繁重的赋税、徭役,百姓生活困苦。公元前 209 年,陈胜、吴广在大泽乡起义,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,各地纷纷响应,反抗秦朝的统治。公元前 207 年,秦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子婴向刘邦投降,秦朝灭亡。

前言

秦作为中国开创大一统的王朝只维持了短短15年,为中国建立大一统思想的嬴政子女被杀绝没落个好下场,每次读到这里总扼腕叹息,思索若胡亥是个正常人秦总不至于速亡,所以幻想了一番胡亥作为英明的君主,秦将会怎么发展?这篇是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。

第一卷 胡亥继位

来自21世纪的某个灵魂在公元前沙丘的某帐篷中醒来,侍卫通报中车府令来访。某个灵魂花了半天时间才弄清楚自己穿越了,来访的中年人是赵高,自己是始皇最宠爱的儿子胡亥。出乎意料的是胡亥此时原来是十二岁的少年,难怪继位后的所作所为不像是正常成年人该有的样子。

史记中胡亥继位有二十岁和十二岁两种说法,看来二十岁是司马迁笔误。

赵高正如历史所载那样,此番前来是告知始皇薨逝,建言胡亥继承大统并矫诏赐死扶苏和蒙恬。

胡亥注视着赵高,这个中年人靠诓骗少年走向人生巅峰,并在3年后被子婴所杀。被诛杀之前,还上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戏码,以为掌握了全局,没想到被他亲手立起来的“傀儡”子婴轻轻松松杀死。

赵高的所作所为表明,这个人对权力的理解处于较低的水平。他能够权倾朝野是因为胡亥赋予给他的权力,他自身是没有权力的,杀死胡亥后,他连傀儡子婴都无法掌握。

赵高的能力也挺强。在他的操盘下,赐死扶苏并杀光了嬴政的二三十位子女;杀掉了在外带领三十万大军的蒙恬,在朝廷中担任右丞相的蒙毅,铲除了高贵的上卿蒙家;杀掉了冯去疾、冯劫,铲除了上卿冯家;杀掉了李斯,铲除上卿李家,并屠杀了一大批朝廷中枢官员,把秦廷的运转杀瘫痪;在对外的军事上,能把章邯逼得绝望迫降于项羽,以致二十万秦军在巨鹿被杀。如果没点能力,能造成这么大的破坏吗?赵高对秦廷的杀伤,比六国的军队加起来还多,所以赵高的能力还是有的。

嬴政活着的时候赵高是兢兢业业的中车府令,几十年如一日为秦国服务;到了胡亥的任上,赵高变成了阴毒残忍野心极大的人。正所谓北枳南橘,实事求是的谈岂能将责任全归于赵高?胡亥自身也有很大的责任。

赵高见胡亥注视着他久久不说话,正打算再次劝说,胡亥从深思中回过神来。

胡亥想坐上皇帝的宝座,未来相当一段时间还是需要依赖赵高,他客客气气的对赵高施礼,并给了赵高一个万万没想到的回答:

胡亥说他本就是父皇心选的继承人,因此一直带在身边亲自教导,相比之下扶苏迂腐懦弱,不符合父皇对继承人的要求。父皇曾经亲口告诉,将来要把皇位传给胡亥,只是父皇的逝世太过于突然,此时此刻的胡亥年仅十二岁,父皇出于帝国传承稳定的考虑,才将皇位传给扶苏。因此,将诏书改成胡亥,符合嬴政的心意。

这么说是为了给赵高与李斯下矫诏时增加合法性。从内心深处讲,胡亥认为皇帝还是由他来做比较合适,如今的大秦危机四伏,换成儒雅懦弱的扶苏来做皇帝,不一定能度过大秦的危机。

同时胡亥承诺,如果他顺利继承皇位,将来给赵高诸多赏赐,保证赵高及子女的富贵。

赵高得到胡亥的承诺,准备再去找李斯商量,并合谋赐死扶苏和蒙恬。

临走前胡亥叮嘱赵高,下诏书召回扶苏即可,不要杀他。

赵高不解的问,有“季君之乱”前车之鉴留着扶苏是巨大的隐患,为什么不杀?

赵高内心还有话没说出来:如果不趁此机会赐死扶苏,赵高李斯等参与皇位继承密谋的臣子怎么能安稳睡觉?这可是谋逆大罪!若胡亥心慈手软,一旦李斯认为胡亥不是继承大位的料,参考季君之乱的惨烈往事,李斯也未必有胆量参与密谋。

胡亥知道,如果不把赵高说服他是获得不了赵高和李斯的支持的,没谁愿意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下。

于是胡亥讲,父皇生前曾经为子女的未来做过安排,只是事发突然未能公之于众。对于扶苏的安排是参考西周故事,在南海郡封王,为大秦守边世袭罔替。

理由有三:

一、南海郡是富饶的地方,能屯田百万户。如此好地方,南海郡尉任嚣,龙川县令赵佗都是很有能力的人,然而他们并不足以开发南海郡、桂林郡和象郡如此广袤的地区,因此需要一位皇室成员镇守,才能源源不断的吸引移民去填边,从而在该地区固实大秦的统治。

二、南海、桂林和象郡气候与中原大不相同,屠睢当初率领五十万大军南征百越死伤惨重,屠睢本人也殒命于林丛。并不是野人有多厉害,而是中原的民众水土不服,如果从中原移民去填边,避免不了巨大的牺牲。楚国地处南方,楚国的民众是能够移民南海三郡的。

三、扶苏的母亲是楚国王女,舅舅昌平君是楚国王子,围绕他身边的势力很大一部分是楚国人,在原楚国境内扶苏有贤名有很大的人望。让扶苏去安抚并治理楚国,可以直接获得当地人的支持。因此主持南海填边的任务,有且仅有扶苏能够办到。

至于季君之乱,呵呵,中车府令多虑了,扶苏本人懦弱并没有心思掀起一场皇位之争的叛乱。需要注意的是扶苏身边的人,因此下诏召回扶苏,派使者拘禁他,到了咸阳严密的控制他的人身自由,将之圈养在高墙之内即可。等大势已定,再将扶苏派往楚国压阵,我们只用扶苏的名义,实际移民填边由王离主持即可。移民小成之后,册封扶苏为南海王,并去封地就位。到了如此偏远的地方,不怕他掀起波澜。

赵高听了一番详实的安排,其中很多细节绝无可能是胡亥自己想出来的,必然是始皇生前亲口教导他。如此一来,胡亥说他才是始皇心中最佳继承人有了几分真实性。赵高对始皇安排可行性深信不疑,既然是始皇的安排,那必然是可执行的。因此赵高放弃了矫诏赐死扶苏的想法,不过他还放心不下蒙恬。